2024年5月17-19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00

新闻中心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平顶山郏县、安阳、鹤壁、新乡获嘉县!

责任编辑:HEEE 发布时间:2022-11-30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决定》《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深入挖掘、总结和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全面宣传、推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即日起,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我们聚焦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郏县教育体育局、安阳市财政局教育事业科、鹤壁市教育体育局、获嘉县教育体育局。

郏县教育体育局
 
举全县之力 谋百年大计
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郏县新教育
 
  近年来,郏县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工程,聚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筑牢教育根基,促进教育公平,以推进优质均衡为抓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3月,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系平顶山市唯一。
 
2021年8月,郏县黄道镇中心校教学楼交付使用
 
2021年8月,郏县冢头镇实验小学宿舍楼投入使用
 
  一、做到“四到位”抓好教育顶层设计。切实扛稳教育发展职责,在教育资金投入、学校规划布局建设、破解教师缺编瓶颈等方面,敢为教育担当,敢为教育破轨。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县长靠前调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先后出台《郏县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县21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排查,摸清家底。三是经费落实到位。坚持把教育资金投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6年来,累计投入教育类项目专项资金24.2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23.47亿元,全力支持学校建设、教师配备、教育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四是管理监督到位。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及教育部门业绩考核,全县适龄儿童、中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扎实推进“县管校聘”,打破编制壁垒,注重因岗选人,先后交流1089人。
 
2021年,郏县安良镇第一初级中学硬化校园地坪
 
  二、布局“三区域”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合理布局、优化资源、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划分了“县城地区、镇级地区、乡村地区”三大板块教育布局,打造优质均衡教育教学阵地。一是优化县城。坚持拿最好的地建最好的学校。2018年来,累计在城区框架内建成第二实验中学及附属小学、八一路小学、新城小学等学校7所,新增优质学位 2.13 万个,以政府“交钥匙”向社会兑现承诺。二是均衡乡镇。每个乡镇办好1所初中、1-5所标准化中心小学,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建成标准化中心小学80所,标准化初中20所,按照省定一类办学标准,配齐科学、体音美教学装备,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三是补充农村。全面推进教育改薄,先后投入资金2.21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共完成项目学校99所、校舍类项目233个,建设改造校舍面积11万平方米。投入1.77亿元持续用于“全面改薄”,以173%的竣工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让农村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2022年4月,郏县安良镇中心校教师周转宿舍投入使用
 
2022年4月,郏县黄道镇中心校教师周转宿舍投入使用
 
  三、坚持“四围绕”打造优异教师队伍。一是围绕“有人教”,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实施“教师青蓝工程”,缺编就补,退一补一,多措并举补充教师队伍。6年来共招聘教师1996人,新聘教师全部分配基层一线教学岗位,推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围绕“能教好”,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先后组织学校校长、优秀教师代表到北京、潍坊和曲阜等地,采取“订单式”培训,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教学素养。三是围绕“教得好”,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构建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阶梯培养计划,狠抓教师专业成长,成立了13个名师工作室和4个名校长工作室,先后培养省、市级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373人。先后涌现出了“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获得者孙晓红、“河南省最美教师”王凤珍等一大批先进教师代表。
 
  四、上好“三种课”推进五育融合发展。坚持“质量+特色”教育,打造“有质量、有特色、有温度”的基础教育。一是上好“思政课”,严把思想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走上讲台、走进师生上思政课,在广大师生中激发了强烈的共鸣。打造了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广阔天地乡知青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张良故里、三苏园等一批研学基地,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郏”乡。二是上好“延时课”,提升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双减”政策,郏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延时服务”,每学期投入财政资金480万元用于保障学校延时服务课程建设,惠及学生近3万人。三是上好“特色课”,注重多样发展。把175名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聘请为校外兼职辅导员,每周2次到校讲授郏县“饮食六绝”“叶氏剪纸”“娃娃鞋绣制”“农村传统游戏”等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郏县青少年国防教育“4+2模式”得到省军区国教办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娃娃学兵示范县”。
 
安阳市财政局教育事业科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事业即是党计国计,又是民生。近年来,安阳市财政局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足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增投入、调结构、强管理,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聚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采蜜悦读馆
 
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人民大道小学校区
 
  一、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豫政﹝2016﹞29号)文件精神,2017年安阳市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
 
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在安阳市东门小学调研
 
  (一)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免费标准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9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180元;省规定课程普通小学和普遍初中教科书免费标准每生每年15元,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年生均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按寄宿生标准的50%确定。
 
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在安阳市九中调研
 
  (二)2017年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30元(含30元取暖费)、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30元(含30元取暖费)。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每生每年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统一城乡不足100人的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和取暖费等政策;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2020年依据《安阳市财政局 安阳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0年第二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预算的通知》(安财预〔2020〕307号),从2020年春季学期起,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上调50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安阳市财政、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020年全市共下达全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5.18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安阳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下达资金8047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下达资金6304.6万元。
 
 
  (三)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按每平方米800元计算改造补助资金;改造补助资金由中央和省根据各县(市、区)在校生人数、校舍生均面积和当年中央安排改造计划等因素确定。2020年及时拨付下达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1.18亿元,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
 
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东方红小学在建餐厅宿舍楼
 
  (四)建立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多年来,随着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完善,上级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校舍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安全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安阳市部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大幅增加,教学成本不断提高,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运行主要依靠生均公用经费,能够筹措用于学校维修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学校校舍不能及时进行修缮和加固,安全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豫政〔2016〕29号),在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同时,安阳市建立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从2017年起,安阳市市直和市辖区建立和完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修缮。市直与市辖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分别由市和区建立,所需经费分别由市财政和区财政负担。市直每年拨付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2020年调整为1320万元,采用“学校申报,实地考察”的方法,按照“轻重缓急、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各学校维修项目并拨付资金,市直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教育扶智扶志。
 
  (一)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2020年下达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10765.7万元,消除城镇大班额,稳步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持续完善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按照《河南省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加强资金管理,加快项目进度,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通过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规划的实施,安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基本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将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学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数字校园基本环境建设的实施,开展校园全光网络改造,构建有线、无线相融合的校园网络,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为绝大多数班级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常态化教学需求;按照“三个课堂”应用需求,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清录(直)播教室和简易录播教室,满足远端互动教学需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配备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校园文化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育人氛围更加浓厚。各学科教师配置合理、教学设施齐全、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管理规范,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林州市东岗镇南坡学校体育场
 
安阳市教育局、安阳市财政局联合调研安阳市第二十一中学运动场项目
 
  (二)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多年来,安阳市财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2020年全市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9807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172.88万元。其中,市直学校资助2214人次90.0625万元。2020年全市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4676人次,全部按标准落实资助政策,资助金额2250.85万元,
 
  (三)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补助资金6273.9 万元。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下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3205.4万元,确保乡村教师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县域内城区教师待遇平均水平。实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下达建设资金868万元,加快推进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的实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
 
安阳市北关区新建中华园小学
 
  三、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一)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安阳市严格落实提高教师待遇政策,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各县(市、区)均能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台提高教师待遇政策。各县(市、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均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等条件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安阳市已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纳入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指标,各县(市、区)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特别是在薪级晋升、职务晋升和工资调标等工资发生变动时进行重点监测,确保“不低于”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落实“一补两贴”政策
 
  安阳市自2019年7月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以来,下辖9个县(市、区)及市直相关单位均能够按照要求落实政策,确保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到地。各县(市、区)均能按照要求成立以分管教育工作的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一补两贴”政策落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各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能够协同合作,充分搞好沟通对接,定期摸清教师底数,做好资金筹措,及时审批手续。严格审核发放程序,均按照信息审核—信息公示—建立台账—人社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拨付的程序开展工作,对发放期间教师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处理,确保按时发放到位。各县(市、区)教育局均建立了工作台账,联合本地编制部门定期对享受“一补两贴”政策的在编在岗教师数进行审核,确保政策落实不落一人。
 
  同时,为确保惠师政策落实到地,安阳市采取不打招呼、直插到底的方式,分别对各县(市、区)“一补两贴”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问题、矛盾进行了汇总反馈和解决,确保政策落实到底,让教师满意。
 
  中小学教师“一补两贴”政策切实提高了教师待遇,改善了生活条件,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增强了他们扎根基层、献身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四、加强义教育学校安保等工勤人员配备和待遇保障
 
  根据公安部、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规定:“学校应当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聘用专职门卫和保安员,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市教育局直属原有43所学校向市保安公司聘请138名专职保安员,由保安公司负责培训,统一管理。同时在校门口以及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等重要场所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一键报警系统等技术防范设施,市财政给予每学校每年3.6万元的安保专项经费。各县(市、区)也配备了部分专职保安员和一定的物防技防设施设备,主要分布在城市、城镇学校。
 
  教育发展,财政先行。下一步,安阳市财政将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厅的大力支持及精心指导下,以更加积极地财政政策,促进财政更加积极有为,为打造安阳市教育现代化新高地,谱写安阳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鹤壁市教育体育局
 
鹤壁市高标准高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鹤壁市以“抓均衡、促公平”为核心,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配置均等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的工作思路,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的目标。
 
鹤壁高中学生在鹤壁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演播厅 参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讲座
 
鹤壁市桃源小学走进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刘邓大军纪念馆参观学习

鹤壁市淇滨区牟山小学学生进行轨迹车编程
 
  完善机制,强化标准化建设领导。一是强领导。鹤壁市委、市政府锚定在全省“三个率先”的教育发展目标,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任务,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多次深入学校调研,现场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体系。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鹤壁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鹤壁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等,构建起党委政府齐抓共管,顶层有设计、责任有分工、规划有落实、进展有督查、成效有奖惩的履职体系。科学编制《鹤壁市“十四五”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鹤壁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启动中小学规划建设立法工作,压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三是抓督导。完善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机制,配齐建强督导队伍,同级财政均拨付教育督导专项经费,实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学校视导员制度,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督导,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
 
  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化建设标准。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扩充规划。2020年以来,投资9.8亿元,新建城镇学校6所,改扩建22所,增加义务教育学位2万余个,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率下降至1%以下,超大班额彻底消除。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投入1.99亿元,实施校舍类项目26个;投入9600万元,实施设备采购类项目200余个;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鹤壁智慧教育平台,安装智慧黑板400余套,建设人工智能和创客实验室60套,录播教室网络互动直播教学设备183套,配备电子阅览室20个等。将灾后重建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投资7.5亿元,实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1261个,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平稳推进布局优化调整。按照1个乡镇保留1所初中、2—4所中心小学思路,合并一批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在相对中心地带联校办学。截止目前,全市共撤并农村中小学、教学点105个。同时,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44所,实现了规模办学、集中办学、效益办学,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小而散、小而全”的办学格局,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三是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范围内优化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充实到教师资源紧缺的主城区,2020年以来调整编制878人次,补充教师2800余名,为全市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激发队伍活力;高标准建成能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的鹤壁市教育培训中心,开发线下六大课程培训模块和十二大类网络课程,开展校长、教师培训3万余人次,夯实教师专业化成长之基;严格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工资收入,将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提高5%—8%,在省定标准400元基础上,将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到500元、600元,对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乡镇教师,在“一补两贴”基础上每人每月另增加100元生活补助。
 
鹤壁市兰苑中学电子阅读室
 
鹤壁市淇县大洼中心小学学生用上了新型智慧黑板
 
鹤壁市师范附小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上课
 
鹤壁科达学校学生在智慧课堂上课
 
  改革创新,提升标准化建设质量。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鼓励支持各县区、各学校大胆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推动优质学校辐射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常态化,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成立教育集团43个、“1+1”教育联盟140余对,覆盖100%农村学校。两个教育共同体被评为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与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市外国语学校等开展合作办学。二是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围绕整市建制试点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实施“一台一网一板一园”工程,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鹤壁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运行,实现全市所有学校统一一个门户登录,形成了5G+远程直播课堂、5G+教育地图等超百项应用,创新建设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信息、“三个课堂”、平安校园和教育评价六大中心,实现了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三维评价,构建了全市教育数据互联互通、信号实时呈现的智慧教育大脑。平台入选《中国智慧教育》典型案例,荣获全国第四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三等奖。三是推进校园安全智能化建设改革。设立财政专款为学校购买保安服务,安装微卡、人闸、人证核验一体化设备、AR高清摄像头,安装防欺凌报警设备,构建了市、县、学校三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台。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覆盖率达100%,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被国务院食安委评为首届“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鹤壁市示范区致远小学和杨子河小学同上一节网络直播课
 
“一校带多点,强校带弱校”网络互动直播教学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5GVR沉浸式教学课堂
 
鹤壁市智慧教育指挥中心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
 
精准施策强提升  共享发展促公平
 
  获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0所,其中,小学93所,初中2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5.6万余人,在编教职工3234人。2017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优先发展,统筹协调编办、人社、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教体局破难题、补短板、抓规范、提质量,开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征程。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中小学标准化管理经验分享
 
  坚持“三个优先” 促进办学条件提升
 
  坚持规划优先。县政府出台《获嘉县教育体育设施专项规划》《获嘉县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管理办法》《获嘉县城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优先规划学校建设,优先保障教育用地。2018年以来,投入资金约2.3亿元,新建、改扩建53个项目,建设面积约12万平方米,增加学位6510个。其中城区投入资金约1.1亿元,新建、迁建学校4所(育才小学、文圣路小学、凯旋路小学西校区、一初中西校区),建设面积3.3万平方米。坚持投入优先。优先增加教育投入。2018-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义务教育投入总计15.93亿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坚持资源配置优先。2018年以来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计算机、体音美器材、图书的购置。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投资500万元建立获嘉县教育城域网,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组建51个“紧密型”“联盟型”集团化学校,盘活全县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获嘉县凯旋路小学西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坚持资源配置优先促进办学条件提升
 
  落实“三个载体” 促进师资队伍发展
 
  以“补充交流”为载体。近五年来,坚持广纳贤、满运行,持续加大招聘力度,通过特岗、地方招聘、回乡从教、重点院校专项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1374名,实行农村任教服务期制,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以“培训提升”为载体。以研修促成长,立足县域名师资源,有效利用国家、省市教育平台,先后投入650余万元,培训近1万人次,充分发挥2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3个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强练内功,提升素养,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助推骨干教师向专家型名师提升。以“保障激励”为载体。实施农村教师公租房、周转房等建设工程,大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2015年以来持续开展“感动同盟教坛系列”评选活动,2020年开设“县长教育质量奖”,2022年首次开展“年度教师”评选,奖励表现突出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共计发放奖金222.5万元,教师干事创业热情日益高涨。近五年来,获嘉县岳喜红老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新乡市年度教师;王清香老师荣获新乡市年度教师、入选“新乡市师德先进群体”“2022年河南省最美教师”;李杰老师家庭入围“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补充交流、培训提升,促进师资队伍发展
 
获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到县第一初级中学慰问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表彰县长教育质量奖获得者
 
  健全“三个保障” 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健全随迁子女入学保障。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办法》等相关文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近年来共安排5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保障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的“三位一体”网络,广大教职工积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3000多个。精准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三查一防”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切实做到教育资助全覆盖、无遗漏。建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体系。成立“获嘉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和获嘉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投资60万元建设6个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保障三类残疾儿童“能入尽入,共育共学”。获嘉县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特殊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精准落实各级各项资助政策
 
  实施“三项工程” 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实施“双减”一号工程。开展“大讨论”转思想、凝共识,以小切口、抓重点、下硬功、实施“八个一”行动,实现“双减”监测平台100%达标。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三融合作业模式,创新推广“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社团,社团类型达900余个,课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获嘉县凯旋路小学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获嘉县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强化日常监管,71所学科类培训机构34所注销,37所转型,全面守护“双减”减负成果。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工程。围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开展“管理提升成效学校”“新优质学校”“优秀管理学校”三级提升,争创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获嘉县4所学校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称号;4所学校表彰为新乡市新优质学校。实施特色内涵发展工程。承担新乡市教育局教育领域思政课改革项目,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获嘉县建立“河南师范大学思政建设教研基地”。县领导、县直单位和乡镇等领导讲课1200余节,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培根铸魂启心智,“五育”并举育新人。创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5所,省级武术特色学校2所、体育训练基地1个,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校2所,河南省劳动教育特色校5所。乒乓球、罗汉拳、太极拳、木版画、剪纸、葫芦丝等多个项目在全县中小学积极推广,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良好格局,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获嘉县第三完全小学“三三”融合作业模式展示周
 
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挂牌“河南师范大学思政建设教研基地”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多彩社团活动
 
获嘉县教育体育局实施特色内涵发展


企业参展申请
观众参观登记